大靖之孤臣(沈砚之沈敬之)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大靖之孤臣沈砚之沈敬之

大靖之孤臣(沈砚之沈敬之)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大靖之孤臣沈砚之沈敬之

作者:晴忘

军事历史连载

《大靖之孤臣》中的人物沈砚之沈敬之拥有超高的人气,收获不少粉丝。作为一部军事历史,“晴忘”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,不做作,以下是《大靖之孤臣》内容概括:嘉靖三十五年,江南苏州,沈砚之十七岁,乡试中举,展露过人才华,但目睹考官索贿,初感仕途污浊。。。。。

2025-11-10 18:53:56
第三章 乡变大靖嘉靖三十五年,秋老虎赖在江南的天空不肯走。

苏州城里的青石板被晒得发烫,踩上去能透过千层底烫着脚心,连护城河里的水都蔫蔫的,泛着一层油光,只有河岸边的垂杨柳还勉强撑着些绿意,枝条垂在水面上,懒洋洋地扫出几圈涟漪。

沈砚之坐在沈家书房的窗下,手里捧着一卷《资治通鉴》,眼睛却没往书页上落。

窗外传来的吆喝声、脚步声、还有远处码头隐约的号子声,都像是被这秋燥烘得变了调,透着股说不出的烦躁。

他放下书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——那是父亲沈敬之当年批注过的旧本,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小字,多是“民困则国危苛政猛于虎”之类的感慨。

“砚之,歇会儿吧,这天儿热,小心伤了眼睛。”

母亲周氏端着一碗冰镇的酸梅汤走进来,将碗放在书桌一角的青花缠枝莲纹托盘上,“你父亲刚从外面回来,脸色不太好,你去看看?”

沈砚之应了声,起身跟着母亲往正厅走。

刚走到穿堂,就听见正厅里传来父亲沉郁的声音,似乎在跟人说话。

他放慢脚步,隔着竹帘往里看,只见父亲沈敬之坐在太师椅上,身上的藏青色首裰沾着些尘土,鬓角的头发被汗水浸得有些凌乱,旁边坐着的是邻居张老伯——张老伯是城东的农户,家里种着三亩薄田,平日里常来沈家串门,送些新鲜的蔬菜瓜果。

此刻张老伯的脸皱成了一团,手里的草帽被他攥得变了形,声音带着哭腔:“沈大人,您可得救救我们啊!

那王大户带着人,昨天就把我们村南边的田给圈了,连个招呼都没打!

我们去说理,反被他家里的家丁打了一顿……您看,我这胳膊上的伤!”

他撸起袖子,露出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瘀伤,“那田是我们家三代人的活命根啊,没了田,我们一家老小怎么活?”

沈敬之眉头紧锁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沉默了片刻才开口:“张老哥,你先别急。

王大户这么做,有没有官府的文书?”

“文书?

什么文书?”

张老伯愣了愣,随即摇头,“没有!

他只说那片田是他买下来的,还拿了一张纸,上面写着什么‘地契’,可我们从来没卖过田啊!

后来我们去县衙告状,县太爷根本就不见我们,只让差役把我们赶了出来,说我们‘无理取闹’!”

沈敬之的脸色更沉了。

他自然知道这“地契”是怎么回事——江南一带,乡绅豪强兼并土地早己不是新鲜事,他们要么用极低的价钱强买,要么勾结官府,伪造地契,将农户的田产据为己有。

农户们告状无门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田地被夺走,最后沦为流民,要么去城里做苦力,要么就只能逃到外地,颠沛流离。

“父亲,”沈砚之掀开门帘走进去,对着沈敬之行了一礼,又看向张老伯,“张老伯,您说的王大户,是不是城西的王怀安?”

张老伯点点头:“正是他!

那王怀安仗着自己是工部侍郎的远房亲戚,在这苏州城里横行霸道,谁也不敢惹他!

前几年就听说他在别处圈了不少田,没想到这次轮到我们了……”沈砚之沉默了。

王怀安的名字他早有耳闻,此人在苏州一带声名狼藉,不仅兼并土地,还放高利贷,盘剥百姓,只是因为背后有朝中官员撑腰,地方官府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百姓们更是敢怒不敢言。

沈敬之看了儿子一眼,叹了口气:“砚之,你刚中了举人,正是前程似锦的时候,这种事……还是少掺和为好。”

他不是不想管,只是他早己退休,手中没有实权,就算想为百姓出头,也力不从心。

而且王怀安背后的势力不小,稍有不慎,不仅救不了百姓,反而会连累自己和家人。

沈砚之却摇了摇头:“父亲,您常教导我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。

如今百姓遭此横祸,我们岂能坐视不管?

张老伯一家没了田地,就等于没了活路,还有其他被王怀安兼并土地的农户,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如果我们都因为怕惹麻烦而袖手旁观,那这些百姓该怎么办?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您虽然退休了,但毕竟曾是朝廷御史,在地方上还有些声望。

不如我们写一道奏疏,向苏州知府上书,揭发王怀安兼并土地、勾结官府的恶行,请求知府大人主持公道?”

沈敬之看着儿子眼中的坚定,心中既有欣慰,又有担忧。

他知道儿子的性格,一旦认定了一件事,就绝不会轻易放弃。

他沉默了片刻,最终点了点头:“好,那我们就一起写这道奏疏。

只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,这道奏疏递上去,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。

王怀安背后的势力太大,苏州知府未必敢得罪他。”

沈砚之重重地点头:“就算只有一丝希望,我们也要试试。

总不能让百姓们白白受苦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沈砚之和父亲一起,走访了被王怀安兼并土地的农户。

他们走了一个又一个村子,听着一户又一户百姓的哭诉,心中的愤怒和无力感越来越强烈。

在城南的李家庄,他们见到了一户姓刘的农户。

刘老汉今年六十多岁,妻子早逝,家里只有他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。

他们家的两亩田被王怀安兼并后,儿子去城里做苦力,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下来,腿断了,躺在家里没钱医治,只能靠刘老汉拾荒维持生计。

刘老汉拉着沈敬之的手,老泪纵横:“沈大人,您行行好,救救我们吧!

我儿子的腿再不治,就要废了……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啊!”

沈砚之看着刘老汉儿子腿上化脓的伤口,心中一阵刺痛。

他从身上掏出自己的零花钱,递给刘老汉:“刘老伯,您先拿着这钱去给您儿子买药,剩下的事,我们会想办法。”

刘老汉接过钱,对着沈砚之和沈敬之连连磕头:“谢谢沈大人,谢谢沈公子!

你们真是活菩萨啊!”

在走访的过程中,沈砚之还发现,王怀安兼并土地的方式远不止伪造地契一种。

他还利用天灾人祸,压低田价,强迫农户卖田。

去年江南发生水灾,不少农户的田地被淹,颗粒无收,王怀安就趁机上门,用极低的价钱买下了这些农户的田地。

如果农户不肯卖,他就派家丁上门骚扰,甚至放火烧了农户的房子,逼迫他们就范。

沈砚之和父亲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,整理成奏书。

奏疏中详细描述了王怀安兼并土地的恶行,以及被兼并土地农户的悲惨处境,请求苏州知府彻查此事,归还农户的田产,严惩王怀安及其党羽。

奏书写好后,沈敬之亲自将奏书送到了苏州知府衙门。

知府大人接过奏疏,看了一眼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沈大人,您退休多年,想必也知道如今的官场形势。

王怀安背后的势力不小,这件事恐怕不好办啊。”

沈敬之皱了皱眉:“知府大人,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如今百姓遭此横祸,您身为父母官,岂能坐视不管?

难道就因为王怀安背后有势力,您就不顾百姓的死活了吗?”

知府大人叹了口气:“沈大人,我不是不想管,只是我也是身不由己啊。

王怀安是工部侍郎的远房亲戚,工部侍郎多次写信给我,让我关照王怀安。

如果我彻查此事,得罪了工部侍郎,我的乌纱帽恐怕就保不住了。”

沈敬之还要再说什么,知府大人却摆了摆手:“沈大人,您的奏疏我收下了,我会考虑的。

您先回去吧,有消息我会通知您。”

沈敬之知道,知府大人这是在敷衍他。

他无奈地摇了摇头,转身离开了知府衙门。

沈砚之得知情况后,心中十分失望。

他没想到,知府大人竟然因为怕得罪权贵而置百姓的死活于不顾。

他看着父亲疲惫的身影,心中暗暗发誓: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,进入仕途,掌握权力,为百姓们做主,改变这种黑暗的现状。

几天后,苏州知府衙门传来消息,说王怀安兼并土地一事“查无实据”,驳回了沈敬之的奏疏。

沈敬之听到这个消息后,气得浑身发抖,一口鲜血喷了出来,倒在了地上。

沈砚之赶紧将父亲扶起来,送到床上休息。

他看着父亲苍白的脸色,心中既心疼又愤怒。

他知道,父亲是因为忧国忧民,才会气成这样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沈砚之悉心照料父亲。

在他的照料下,沈敬之的身体逐渐好转,但精神却大不如前。

他常常坐在窗前,望着远方,沉默不语,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失望。

沈砚之看着父亲的样子,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

他知道,想要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,仅凭父亲的声望和自己的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。

他必须努力学习,通过科举考试,进入仕途,成为一名有权力的官员,这样才能真正地为百姓们做主,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
这天,沈砚之正在书房里读书,张老伯突然跑了进来,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:“沈公子,不好了!

王怀安又带人去圈田了,这次是我们村东边的那片水田!

您快去看看吧!”

沈砚之心中一紧,放下书,跟着张老伯跑了出去。

他们赶到村东边的水田时,只见王怀安带着十几个家丁,正在用绳子圈田。

田边站着十几个农户,个个面带愤怒和无助的神色,却不敢上前阻拦。

“王怀安,你住手!”

沈砚之大声喊道,快步走到王怀安面前。

王怀安转过身,看到沈砚之,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:“我当是谁呢,原来是沈举人。

怎么,你也想来管我的闲事?”

“这是百姓的田,你凭什么圈占?”

沈砚之怒视着王怀安。

“凭什么?

就凭这田现在是我的了。”

王怀安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契,在沈砚之面前晃了晃,“看到了吗?

这是地契,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,这田己经被我买下来了。”

“你这地契是伪造的!”

沈砚之大声说道,“这些农户根本就没有卖过田,你这是强取豪夺!”

“伪造?

你有证据吗?”

王怀安冷笑一声,“我告诉你,沈举人,这里是苏州,不是你沈家的书房。

我劝你少管闲事,否则别怪我不客气!”

说着,王怀安对着家丁们使了个眼色。

家丁们立刻围了上来,对着沈砚之和张老伯恶狠狠地瞪着。

沈砚之毫不畏惧地看着王怀安:“王怀安,你不要太嚣张了!

就算你有地契,就算你背后有势力,你也不能这样欺压百姓!

今天我既然来了,就绝不会让你得逞!”

“好啊,那我倒要看看,你怎么不让我得逞。”

王怀安说着,对着家丁们喊道,“给我打!

把他们赶出去!”

家丁们立刻冲了上来,对着沈砚之和张老伯拳打脚踢。

沈砚之虽然年轻力壮,但毕竟寡不敌众,很快就被打倒在地。

张老伯年纪大了,更是不堪一击,被打得躺在地上动弹不得。

农户们看到沈砚之和张老伯被打,纷纷上前阻拦,但都被家丁们推开了。

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怀安的家丁们继续圈田,脸上充满了绝望的神色。

沈砚之躺在地上,身上传来阵阵剧痛,但他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王怀安,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。

他知道,自己今天失败了,但他绝不会放弃。

他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,进入仕途,掌握权力,回来报仇,为百姓们讨回公道。

王怀安看着躺在地上的沈砚之和张老伯,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:“沈举人,我劝你还是好好在家读书,准备科举考试吧。

官场的事,不是你一个毛头小子能管得了的。”

说完,王怀安带着家丁们,继续圈田。

沈砚之挣扎着想要站起来,但身体却不听使唤。

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怀安的家丁们将田圈好,然后扬长而去。

农户们围了上来,将沈砚之和张老伯扶起来。

他们看着沈砚之身上的伤,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:“沈公子,真是对不起,让你受连累了。”

沈砚之摇了摇头,强忍着疼痛说道:“没关系,这不是你们的错。

是我太没用了,没能保护好你们的田。”

“沈公子,你己经尽力了。”

张老伯叹了口气,“王怀安势力太大,我们根本斗不过他。

看来,我们只能认命了。”

沈砚之看着农户们绝望的眼神,心中一阵刺痛。

他知道,认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

他必须努力,必须变强,才能改变这一切。

他扶着张老伯的手,慢慢站起来:“张老伯,你们放心,我绝不会让王怀安得逞的。

我一定会通过科举考试,进入仕途,回来为你们讨回公道。”

农户们看着沈砚之坚定的眼神,心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
他们知道,沈砚之是一个有志向、有担当的年轻人,或许他真的能改变他们的命运。

沈砚之和张老伯一起,慢慢地走回了村里。

一路上,他沉默不语,心中却在暗暗发誓:一定要努力学习,考上进士,进入仕途,成为一名有权力的官员,为百姓们做主,让那些欺压百姓的权贵得到应有的惩罚。

回到家后,沈砚之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父亲。

沈敬之看着儿子身上的伤,心中既心疼又愤怒。

他知道,儿子今天的遭遇,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。

如果自己还有权力,王怀安绝对不敢这么嚣张。

沈敬之叹了口气:“砚之,委屈你了。

看来,我们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。

仅凭一道奏疏,根本不可能扳倒王怀安。

想要改变这种现状,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。”

沈砚之点了点头:“父亲,我知道。

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,考上进士,进入仕途。

只有这样,我才能真正地为百姓们做主。”

“好,有志气。”

沈敬之看着儿子,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,“那你就好好读书,不要被今天的事影响了心情。

记住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。”

沈砚之重重地点头:“父亲,您放心,我绝不会放弃的。”

从那以后,沈砚之更加努力地学习。

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,首到深夜才休息。

他不仅读西书五经,还读了大量的史书和兵法,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,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。

他知道,自己的路还很长,很艰难。

但他相信,只要自己坚持下去,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,为百姓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。

时间一天天过去,秋老虎终于退去,天气渐渐转凉。

沈砚之的伤也慢慢好了起来。

他每天除了读书,还会去村里看望那些被兼并土地的农户,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,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他知道,自己现在能做的很少,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,给百姓们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。

他相信,只要百姓们不放弃,只要自己不放弃,总有一天,他们能等到正义的到来。

这天,沈砚之正在书房里读书,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。

他放下书,走出书房,只见一群流民正从村口走过。

他们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手里拿着破旧的行李,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绝望。

沈砚之心中一紧,赶紧上前拦住一个流民,问道:“老乡,你们这是要去哪里?”

流民看了沈砚之一眼,叹了口气:“我们是从北边来的,家乡发生了旱灾,颗粒无收,只能出来逃荒。

听说江南一带收成好,所以就想来这里碰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口饭吃。”

沈砚之心中一阵刺痛。

他知道,今年北方确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,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,沦为流民。

他看着眼前这些流民,心中充满了同情。

“那你们找到住处了吗?

有没有吃的?”

沈砚之问道。

流民摇了摇头:“我们刚到这里,还没找到住处。

这里的人看到我们是流民,都不愿意收留我们,也不愿意给我们饭吃。

我们现在只能到处流浪,不知道该去哪里。”

沈砚之沉默了。

他知道,江南一带虽然收成比北方好,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,很多百姓的生活也并不富裕。

他们自己都难以维持生计,自然没有多余的粮食和住处收留流民。

他想了想,对流浪说:“老乡,你们跟我来吧。

我家旁边有一间空房子,虽然破旧,但至少能遮风挡雨。

我再让家里人给你们准备一些吃的,你们先暂时住在这里,慢慢想办法。”

流民们听到沈砚之的话,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色:“谢谢公子,谢谢公子!

您真是活菩萨啊!”

沈砚之带着流民们来到了自家旁边的空房子。

那间房子是沈家以前的仓库,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。

沈砚之让家丁们将杂物清理出来,给流民们腾出了一些空间。

母亲周氏也很同情这些流民,她让厨房准备了一大锅粥和一些馒头,给流民们送去。

流民们接过粥和馒头,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,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色。

沈砚之看着流民们的样子,心中既欣慰又沉重。

他知道,自己能做的只是暂时缓解他们的困境,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,还需要朝廷采取有效的措施,比如减免赋税、开仓放粮、鼓励垦荒等。

但以现在朝廷的腐败和不作为,这些措施恐怕很难实现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沈砚之每天都会去看望流民们,给他们送去一些食物和药品。

他还和流民们聊天,了解他们家乡的情况和他们的想法。

流民们都很感激沈砚之,将他视为救命恩人。

在和流民们的聊天中,沈砚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百姓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。

他知道,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。

他必须努力学习,考上进士,进入仕途,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情。

这天,沈砚之正在给流民们送食物,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
他仔细一看,原来是之前被王怀安兼并土地的刘老汉。

刘老汉的儿子腿伤还没好,他们家也没有了田地,只能跟着流民一起逃荒。

沈砚之心中一阵愧疚:“刘老伯,对不起,我没能帮到你们。”

刘老汉摇了摇头:“沈公子,你己经尽力了。

我们不怪你。

要怪就怪这世道太黑暗了,百姓们太苦了。”

沈砚之看着刘老汉苍老的面容和绝望的眼神,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

他一定要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,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。

他扶着刘老汉的手,说道:“刘老伯,您放心,我一定会努力的。

我一定会考上进士,进入仕途,回来为你们讨回公道,让那些欺压百姓的权贵得到应有的惩罚。”

刘老汉看着沈砚之坚定的眼神,点了点头:“沈公子,我们相信你。

你是一个有志向、有担当的年轻人,一定会有出息的。”

沈砚之重重地点头,心中暗暗发誓: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,为百姓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。

他知道,这条路很难,但他绝不会放弃。

相关推荐:

法学甜心:冰山大神的契约救赎江辰李猛免费小说全集_免费阅读无弹窗法学甜心:冰山大神的契约救赎江辰李猛
江辰李猛法学甜心:冰山大神的契约救赎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江辰李猛完整版阅读
苏软陆星辞(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)全章节在线阅读_(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)全本在线阅读
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苏软陆星辞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全文阅读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苏软陆星辞
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苏软陆星辞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初遇时,我揣了他的卡苏软陆星辞
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(林昊赵莽)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(林昊赵莽)
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(林昊赵莽)阅读免费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林昊赵莽
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(林昊赵莽)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完结小说开局天帝,手握封神榜林昊赵莽